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唐颂武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动态】转型•建构:在夹缝中快跑

2013-05-21 11:24:16 来源:新快报作者:
A-A+

  “转型”与“建构”是对广东乃至全国的雕塑艺术进行了一次把脉和催化。2008年的第一天,首届广东雕塑大展以“转型•建构”为学术主题,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拉开了序幕。就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火爆异常的今天,就在中国雕塑艺术陷入尴尬困境的今天,眼下这个以学术研究为主导的大型雕塑展览抱着一种回顾历史、思考现状和探索未来的姿态,及时给中国当代雕塑的发展敲响警钟:在夹缝中快跑!

  作为一个省展,首届广东雕塑大展的规模之大,确实值得关注。但是更值得关注的是,该展览打破了体制内大型展览评选“金、银、铜”三个奖项的一贯传统作法。虽然,组委会所设立的“最佳创意奖”、“最佳本土奖”、“提名奖”等六大奖项多少让人嗅到一种“异曲同工”的味道,但是设奖模式的有所变化,正好看出了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这也是这次展览有别于“老一套”的其中一个亮点所在。

  说实在的,本次展览中六个奖项的取名总让人觉得“大有来头”,酷似好莱坞颁发的金像奖。其实,正是这种娱乐性的存在,可以看到本次展览的组织者大胆创新的决心与行动。这绝对是好事一桩!

  雕塑应该是作为一种关注人性、社会、历史、文化以及未来的艺术,是可以看到的、可以触摸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虽然有着较为丰富的传统雕塑资源,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转型,眼下的中国当代雕塑更多是成为了“政绩工程”的踏脚石。城市雕塑的市场火热更是使众多雕塑艺术家纷纷投其所好,“可操控性”使得中国当代雕塑不仅在创作思维是滞后不变,而且在形式上单一趋同,甚至不少作品在社会上得到的类似“视觉垃圾”、“城市败笔”的批评也不绝于耳。陷入如此困境,并不代表可以把账全算到艺术家的头上来。每日“混迹”于各种与城市建设规划相关联的饭局之上,相信不是大多数雕塑艺术家的初衷,若不是因为雕塑艺术的生存环境日益狭窄,这样的无奈之举也不会出现在艺术家的日常生活当中。说到底,这不过是一种恶性的循环。首先,当下中国社会属于典型的人文关怀缺失,再就是诸多体制因素的干扰,还有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学术性的主导地位在经济飞速发展中受到了火爆的艺术市场的致命冲击……在一个如此浮躁的大环境下,你叫艺术家何以专注地去追求作品自身的艺术语言?反倒是怎样经营好作品的市场价格,或许才会有更多的条件与空间在“艺术道路”上走得更远。

  在本次展览的学术研讨会上,广东雕塑界新老代表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多名雕塑家一致取得共识,认为目前中国当代雕塑正处于一个“瓶颈”的位置,不仅肯定了本次展览在一些方面的改革创新所取得的成绩,还纷纷出谋献策以求在重新确立以学术性的价值与权威为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如何找到更好的途径来推动中国当代雕塑的健康发展。

  作为首届的广东雕塑大展,展览中还有一个尤为重要的亮点,那就是展出作品的多样性所呈现出来的一种让人欣喜的充满活力的姿态。据悉,本次展览采取了公开征集的评选形式,在700多件应征作品中筛选出了最终展出的150件作品。从这些精挑细选的作品当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广东的地缘意义和文化生态给本土的雕塑艺术所带来的在传统资源以外的一切可能性。

  尽管,在西方写实主义的影响下起步的中国现代雕塑创作,直至当下的艺术教育体系中,专业的现实主义写实训练依然是中国当代雕塑中无论艺术家还是艺术生的必行之路,而且在创作方向上也稳稳地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在本次展览中,那些曾在作品中被“看”的形象因素,被一种“思想”与“观念”所替代,造型的原创性意义被减弱,与传统体系的链接意义贬值。显然,如今艺术家在雕塑作品中越来越追寻边缘线索的思辩和个人语境,逐渐抛开了传统意义上的形式直觉的原始冲动式的束缚。

  其中,就有像青年雕塑家唐颂武的巨型“螺丝”和新生代雕塑家张湘溪的微型“电视”这样的代表之作。两人的作品,前者尽情地放大,后者精心地压缩。在展馆中,一件是硕大无比、穿透了数层展厅的充斥着“视觉强暴”的大作;另一件则是毫不起眼、悄然躲在展厅一角的以“窥私者”介入的小品。他们所一致的,就是彻底打破了“架上雕塑”这个传统框框,充分地与现场环境和观者之间发生了微妙的关系,在对当代雕塑认识的层面上,表达着两种非常明显的叙事特征:个人经验性和社会批判性。

  仅仅这两个亮点,就足以体现本次展览的可读性。

  无论如何,在中国文化艺术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的今天,中国当代雕塑都需要经历与当代新经验、新美学的重新粘合。也许,你会对在150件作品这个庞大的数据背后的实质价值有所微言,但作为一个有着很强的学术研究和文献性质的展览,正是它的涵盖性与创造性,得以具体清晰地反映了一种艺术方式在时代的前进步伐中所存在的真实面貌,同时也显露出了其应有的推动力。无疑,“转型•建构——2008首届广东雕塑大展”在今天的出现是成功的、有价值的。因为,明天中国雕塑将会如何?历险就要从现状中起程。

  新快报记者 陈煜堃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唐颂武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